【2022六都議員暗公報】超過1/4議員候選人來自政治家族,哪個縣市最多政二代?

 
 

延續現任或曾任議員的祖父母、父母親、配偶的政治職涯,地方的政治世家在台灣或許多民主國家都不是罕見情況;台灣的政治家族如何影響政治版圖的分配,每每在地方選舉時,都能特別感受到。

2022六都議員暗公報針對六都共740位市議員候選人進行「身家調查」發現,具有政治家族背景的候選人,總共有196位,等於超過1/4的候選人都有政治家族背景,其中非現任的候選人(包括首次參選的新人)有77人(占39%)具有政治家族背景,而現任的候選人則有119位有政治家族背景;而哪一區、哪一黨的政治家族候選人最多?

桃園41人最多,「宗親」連結力量不可小覷

在六都當中,桃園市41人最多,等於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具有政治家族背景;台中市有36人、新北市有35人具有政治家族背景,也佔了全市候選人中的約27%;日前《報導者》就曾訪問幾位「素人參政」的青年,就指出過去10多年來,雖然地方選舉候選人年齡下降的趨勢仍在,只是參選風潮由過往的運動青年、素人青年又回到了政二代、三代接班,而這樣的現象在縣市議員候選人中特別明顯。

 
 
 
時代力量桃園市議員候選人簡智翔分析,桃園市自以前外來人口很多,當大家同樣都是「外地來的」狀況下,自然就會想要找到彼此的共通點,互相幫忙,一起在這個新地方打拼,所以各式各樣的同鄉會、宗親會、宗祠等在早期就開始蓬勃發展。

例如同樣姓黃、姓李、或者同樣來自雲林、來自山東的人,就會以此為辨別「自己人」,並且建立緊密深厚的連結關係,而這樣的關係網絡,當然也晦延續到選舉當中,「既然都是同鄉、既然是同姓,那當然就該互相幫忙」,簡智翔不諱言,從他2018年投入投入選舉到現在,在拜票拉票的過程中,很多地方甚至出現「只要姓氏對了就穩上了」「這個村子、這個里、這個社區幾乎都是同姓的選民就會支持同姓候選人」的情況。

以他的選區桃園市為例,近年湧入了許多的新選民,人口成長將近一倍,但是此次跳出來參選的「新人」,仍有許多都來自在地的政治家族的,像是民進黨的李柏瑟,其丈夫是2屆縣議員廖輝星;台灣民眾黨的黃成竣,父親是2屆縣議員黃哲鐘;民進黨的黃瓊慧,父親是5屆議員黃景熙;國民黨的張碩芳,母親是7屆議員劉茂群,姊姊張碩芬也在此次投入選戰參選第三選區。

一名觀察台中政治生態的NGO工作者L也解釋了台中的情況,他認為在台中傳統的地方派系之外,地方的家族仍具有一定影響力;此次整個台中有10位老議員退休,其中就有9位都推出政二代來接棒,交接率將百分之百。他認為可以觀察的除了後代接棒,還有妻子接棒丈夫的情況。

哪個政黨的「政二代」候選人最多?

六都共有740位市議員候選人,而具有政治家族背景的候選人,總共有191位,也就是約1/4的候選人都有政治家族背景,包括前總統、立委、議員、鄉鎮長、區長、里長的下一代,乃至於黨部主委的兒女、姪兒女、孫子女等。

在各黨當中,國民黨具有政治家族背景的候選人最多,共有84人,佔了國民黨所提的所有候選人中約4成3;民進黨有64人,佔了民進黨所提的所有候選人中約3成2;此次推出86位議員候選人的民眾黨,也有9人具政治家族背景。

據了解,因為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比較早,也因此有更多政治家族都在地方長期扎根經營,加上2014年後,國民黨相對較難獲得青年世代的支持,比起國民黨,有意從政的新人可能更願意選擇民進黨或者其他第三勢力政黨參選;所以對國民黨而言,與其向外求才,不如從內部「找尋可能人選」,因此到了2022年,可以看到國民黨在六都的候選人,有4成以上是有政治家族傳承。

而民進黨也有3成候選人具有政治家族背景;事實上,在2014年的318運動後,民進黨幾乎就確定了「青年牌」的路線,而蔡英文更透過各種對進步價值的支持獲得青年世代的高度認同;也因此除了吸引青年選票,讓青年參政也是黨的重要方向,候選人為了延續執政,自然也紛紛交棒給下一代,讓更年輕的臉孔出來吸票。

首次參選地方選舉的民眾黨,這次也有9個具有政治家族背景,例如參選台北市士林區的陳思宇,父親分別為無黨籍台北市議員陳建銘、姑姑為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陳靜敏;而參選台北市中山區的林珍羽,父親是退出親民黨的台北市議員林國成。

而推出46人的時代力量、推出24人的台灣基進,本次則沒有任何候選人具政治家族背景。

 
 
 

政治家族好還是不好?

根據2012年、2020年針對地區議員、地區立委的得票研究,「政二代」通常一開始就能贏在黨內競爭的起跑點,且首次參選的政治二代也容易被政黨徵召或投入初選選區;而得到國民黨或民進黨提名、具參選經驗、或就是現任者的比例,政二代也都比非政二代高。也就是說,政黨在候選人提名和選擇的過程中,對政二代的候選人是較有優勢的。

而透過政治家族得得票率分析,也可以發現政治家族在歷次選舉中,參選親屬的得票率呈現中度到高度的正相關,顯示選舉支持在家族中延續與傳承。而政治二代的特徵為年齡輕、高教育程度、傾向在出生地參選。

NGO工作者L則指出,他認為家族政治近來出現的有趣現象是,這些掌握權勢的家族對地方的治理,可能會出現「分工」,除了傳統的上一代傳給下一代退休交棒之外,也有丈夫因故無法繼續參選因而交給妻子;除此之外,因應近年選民的「口味改變」,比起老年男性,年輕人或女性候選人可能更能吸睛、吸票,也因此派出子女或妻子參選,自己雖然退居幕後,但其實仍然在主導的狀況所在多有。

「他可能回歸本業去經商,做宮廟,或做他本來就更擅長的事情,可是其實還是在地方幫忙喬事情;而檯面上的民代的政治工作,例如準備議會的質詢這種事,就交給可能他讀政治系的小孩,但是因為大家都認識他,所以他選舉時出來幫孩子站台還是很有效,感覺很像變成家族分工。」

雖然在2014年的318運動後,「新政治」浪潮興起,政治風氣鼓勵素人和青年參政,但在講求選民服務、在地連結的地方選舉時,政治家族仍有不可小覷的力量;許多素人經常都在黨內初選時就被淘汰,沒有機會被政黨提名,而要以無黨身份參選,又面對各個政黨資源競爭的困境。

簡智翔就直言,選舉雖然看似公平,一人一票看誰比較多票,但是對同樣都是新人的候選人來說,其實選民光是要「認識、記住你的名字」就已經不容易;也因此大量的廣告、宣傳,這些必要的曝光不可或缺的情況下,勝選的關鍵依然是金錢與資源多寡競爭;而政二代因為家族勢力在地的耕耘、與地方企業的關係,當然可以有更多的贊助、更多的廣告版面,這對於其他沒有政治家族的素人來說,宛如就是場不公平的戰爭。

不過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認為,出身政治家族的候選人,相較一般人擁有豐沛政治資源與人脈,更有機會勝選,但目前社會的氛圍不太喜歡政治家族二代從政,如果候選人一天到晚強調他的父母親或親戚是某政治人物,反而會被貼上媽寶或爸寶的標籤,也可能會讓選民產生「都你家在做」的感受,進一步產生相對剝奪感,甚至成為對手攻擊的點;所以政二代參選人,也須特別小心。

政治家族並非「原罪」,政二代也並非就是空有天生優勢的候選人;但在選舉中,更理解候選人的家族背景,也有利於選民思考,自己的一票想要創造怎麼樣的地方議會政治生態。

 

資料來源:關鍵評論網 | LINE TODAY
https://liff.line.me/1454987169-1WAXAP3K/v2/article/yzmw03o?utm_source=lineshare

 

arrow
arrow

    lkk123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